但电镀硬铬工艺会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镀铬工艺使用的铬酸溶液,会产生含铬酸雾和废水,而且还有其它一些缺点,如:硬度一般为800~900HV,硬度比一些陶瓷和金属陶瓷材料低,且硬度还会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镀铬层存在微裂纹,不可避免产生穿透性裂纹,导致腐蚀介质从表面渗透至界面而腐蚀基体,造成镀层表面出现锈斑甚至剥落;电镀工艺沉积速度慢,镀0.2~0.3mm厚的镀层往往需要2~3个班的时间,也不利于厚镀层的应用
铬是一种微带天蓝色的银白色金属,具有很强的钝化性能,在大气中很快钝化,显示出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因此铬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就目前对铬应用来说,主要分为装饰性镀铬和镀硬铬两大类,镀硬铬则作为一种功能性电镀,主要是利用金属铬的特性以提高机械零件的硬度、耐磨、耐蚀、耐温等物理化学性能,一般厚度在2-50um,用于零件修复的厚度可达800-1000um,电镀硬铬与装饰性镀铬相比,镀硬铬更能实现铬的金属价值,它将铬的所有优点充分展现了出来,硬度高:镀铬层的洛氏硬度为55-65 HRC,维氏硬度为750-1000HV,是现有的镀金属镀层中硬度较高的镀层。比一般经过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硬化处理的钢及经过热处理的合金结构钢硬度都高,耐磨性好:铬与铬之间、铬与其他金属之间的摩擦系数小(是所有金属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小的),而且其硬度高,因此其耐磨性较好,与橡胶、塑胶的粘附性差:与橡胶、塑胶的粘附性差,在橡胶模具、塑胶模具上镀硬铬后,脱模性良好
镀硬铬时,渗氢较为严重,使得镀铬层因存在张应力而呈拉伸状态,且孔隙率增大,从而降低镀层的耐蚀性能,高的内应力甚至还会降低镀层的疲劳强度及其与基体金属的结合强度。因此,镀铬后通常需进行除氢等后处理工序,以降低铬镀层的脆性和去除基体金属的氢脆敏感性,尽量提高镀铬层的耐腐蚀性能及附着力。